最近,关于2023年阅兵上展示的装备讨论在读者群中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于那些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产生了浓厚兴趣。作为回应,我也进行了不少相关的技术科普。这次话题的起因,源于昨天参谋部某位铁杆成员的提问,提出了关于鹰击系列导弹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特意进行了一些解读。
首先要澄清的是,这次阅兵中展示的鹰击弹并非仅仅有3款,而是至少有4款具备高超音速能力的鹰击导弹。大家在网上热议的鹰击17、鹰击19、鹰击20都属于高超音速导弹,而早前官方披露的鹰击21弹,也同样具备高超音速的能力。每款导弹通过不同的技术路径实现了突破,达到了超音速的反舰能力。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型号外,其实我们还可以将鹰击15也归入高超音速导弹的行列。鹰击15的前身鹰击12已经具备了4倍音速的速度,而高超音速导弹的最低速度要求是5倍音速。作为鹰击12的改进型,鹰击15不仅继承了前代的气动布局,还拥有独立的编号,理应视为具备5倍音速甚至更高速度的高超音速弹。
展开剩余67%之所以说鹰击15能出现在高超音速导弹的行列,是因为它本身就具备冲压式发动机技术,突破了传统的速度瓶颈,具备了反舰能力。因此,它自然属于高超音速导弹的范畴。至于尚未在阅兵中亮相的鹰击21,它与俄罗斯的匕首导弹有些相似,能够在不同平台上发射,既可以由轰-6等轰炸机空射,也可以由055型驱逐舰发射,甚至我认为,它可能还会有岸基版本,毕竟鹰击21与东风21D等陆基反舰导弹有一定的技术渊源。
通过这次阅兵展示的四款鹰击高超音速导弹,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技术路径各具特色。鹰击15属于传统的冲压发动机路径,这种技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被多国使用,但大多数反舰导弹都只能达到超音速,真正突破到4倍音速以上的产品还是相对较少。与此相比,鹰击17与东风17类似,它采用了弹道导弹加滑翔弹头的技术路线,速度和轨迹的变化非常复杂,具有较高的难以预测性。而鹰击19则采用了吸气超燃冲压技术,类似于巡航导弹的路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轨迹变化能力在这次四款导弹中最为突出。鹰击20则不同于其他三款,它采用了固体燃料多级助推的方式,具备了非常强大的推力和速度,其飞行速度预计能够突破10倍音速,这也是目前展示的四款导弹中最快的。
总的来说,鹰击系列导弹的技术路径各异,其中鹰击15是典型的传统冲压发动机技术,而鹰击17则是在东风17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鹰击19则走了吸气超燃冲压的路线,鹰击20则代表了更加先进的多级助推技术。从技术上来看,每款导弹的优劣和应用场景都有不同,而这也体现了我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特别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些导弹都有相应的发射平台,但并不意味着每款导弹都有专门的发射车。事实上,阅兵展示的那些装备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新型高超音速导弹与现有的装备系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因此不会给后勤保障带来过大的压力。比如,鹰击15继承了鹰击12的技术,因此无需额外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补充;而鹰击17、鹰击21也与东风系列导弹有着很好的技术联系,因此在维保和支持方面有着现成的体系。鹰击19与鹰击18也有一定的关系,鹰击20虽然外贸方面已有展出,但它也具备极强的作战能力。
这次阅兵展示的装备,体现了我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创新能力。无论是传统的冲压发动机技术,还是新兴的吸气超燃冲压技术,再到多级助推技术,每一款导弹都代表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不同尝试和突破。这不仅为未来的海军和空军作战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平台哪个好,配资专业股票,证券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